党团与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党团与学生工作 -- 正文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11-07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支部党员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10月31日下午4:00,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于文华楼1326会议室举办第十一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会。党支部书记刘璇宇和全体支部成员参加本次研讨会,党支部副书记张镭宇同志主持会议。

  2022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李启同志,202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员贾慧杰同志,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员陈浩迪同志,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员郭长兴同志,分别以《人的解放: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主线——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中哲、西哲、马哲会通: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路径》《早期鲍德里亚符号批判的逻辑建构及其理论旨趣》《儒家华夷一体观的礼学考论:形成、展开与实践智慧》为题,就如何从本专业视角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进行学理化阐释,作了主题汇报。

  李启同志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探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人的解放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原则性的启示。

  贾慧杰同志探讨了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共同体问题上的独特视角与价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多元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陈浩迪同志分析了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并探讨其在文化维度对消费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意义。

  郭长兴同志将从礼学视域审视儒家华夷一体观的起源、发展,并探讨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示意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黄各老师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郑翔予老师对四位同志的主题汇报进行了评议。两位老师肯定了四位同志论文的选题意义,在各自领域内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有独特的关注点,论文语言锤炼,体现出扎实的思想积累。此外,两位老师针对四位同志的论文从问题意识、行文逻辑以及学术规范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

  与会党员认真聆听汇报与评议,围绕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932634

微信公众号